外出不论是办事、购物、休闲旅游,不带钱出门,行得通吗?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移动支付的人们说:“可以!”
赵晓丹是个典型的90后,如今,每当她和朋友们在外面聚餐吃饭结账时,实行AA制的她们已习惯让其中一人先付了账,然后再向其他几个朋友“收钱”,不过大家并没有拿出一堆散钱,而是每个人拿出自己的手机用手指划动屏幕,“微信还是支付宝?”“搞定!”曾经AA制聚餐后麻烦的找零钱环节,就这样变为过去式。
这就是时下流行、便捷的支付形式——移动支付,指的是使用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这种方式只需与银行账号绑定,利用微信、手机支付宝或其他支付平台就能够直接进行转账消费。
以赵晓丹的生活为例,她和记者说,此前曾试过忘了带钱包出门,本来还有点担心,后来发现基本一切消费都能通过手机完成,现在基本上已经不怎么带现金出门了,“早上在早餐店吃碗粉,店里可以用支付宝付款;然后打了个出租车,车费可以用微信支付;午饭则是用手机在订餐软件点了一个外卖;下午在手机预订了两张电影票打算周末时看电影,这些都能通过手机进行支付。”
“老板,可以微信支付吗?”如今这句话已成为各商家收银时经常被消费者问起的话了。移动支付方式正渗透到日常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成为很多商家的得力助手。记者走访发现,市内的大部分商店、超市、饮食店、药店乃至计程车、菜市场都直接在收银处显眼位置摆出支付二维码,供消费者自行支付。此外,水、电、气、网等生活缴费均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移动支付。
在位于中山路的一家超市内,记者看到,在收银台醒目位置,有标识提示消费者可用支付宝以及微信钱包支付。一位顾客结账时打开支付宝钱包,点击“付款”,便出现了一个条码和二维码为一体的付款码。收银员用扫描枪对着付款码扫了一下,只听“滴”的一声,手机界面显示出“支付成功”及支付金额,无需输入密码。点击“完成”后,支付宝会自动显示出商品信息、交易单号、交易时间、付款方式及交易状态等信息,前后耗时不到半分钟。
记者观察发现,除商场、超市等消费集聚区以外,小吃、饮品等休闲场所的商家也开通了移动支付,这类店铺花钱的那群人以年轻人居多,便捷的支付更容易得到年轻一族的青睐。同时,很多街边的零售个体商家为了扩展潜在花钱的那群人,也开始接受、推广移动支付手段。在超市附近的农贸市场上,尽管有的商贩并未明确标明可用移动支付,但是记者咨询得知,只要是顾客提出,不少商贩表示可接受。“我用的是智能手机,也安装了微信和支付宝,年轻人的习惯变了,我们也得跟上潮流。遇上没带够钱的或没带钱包的顾客,都可以互加一下好友发个红包,或是‘面对面收钱’都可以。”水果商贩杨先生说。
对消费者而言,除了方便,使用移动支付还会有不少实惠。“随机立减”、“手机支付享打折优惠”、“满50减10”……类似的福利信息并不鲜见,且覆盖范围广。
据了解,随着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一直增长,各大网络公司不断推出各种活动,通过“送福利”来争夺用户和市场大蛋糕。如支付宝将每个月的28日定为“支付宝日”,只要在这一天使用支付宝在其合作商家进行支付,就能够轻松的享受“支付宝价”或折扣优惠。
采访中记者看出,移动支付方式在市民中颇受好评,大部分市民对这种快捷便利的支付方式表示认可。市民贾小姐和记者说,一次她在一家小吃店购物,由于店家的手机网络出现了问题,一时打不开微信和支付宝,使得不少前来购物但选用移动支付的顾客排起了长队,“最后脆分享了自己的‘WLAN热点’给老板,让他能够连上网收钱。”贾小姐认为,使用移动支付,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没有零钱或被找回散钱,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会收到假币,现金用完了也不用急着去银行,省很多时间,少很多麻烦。
在移动支付给市民带来的便利与实惠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困扰着用户。相对而言,选用手机支付的顾客一般是年轻人,中老年人更多的认为现金交易更保险。而不少消费者们也表示,移动支付方式的安全不可以小看,一些商家对这种支付方式也持谨慎态度。
“我挺担心支付安全的,以前刚开始用手机支付时,总害怕个人隐私信息或者银行账户信息被泄露。”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的市民刘先生和记者说,为降低风险,他在移动支付中绑定的银行卡是使用频率不高、存款不多、相对不那么重要的银行卡,“绑定的银行卡内最多也就几百元,隔一段时间存一些钱进去,不会绑定工资卡或者其他存款金额较大的银行卡。”此外,尽管刘先生帮父母更换了智能手机,并安装了微信,但并没有为他们绑定银行卡:“虽然平时父母也会抢微信红包,但他们也不同意把微信与银行卡绑定,总是担心被骗被盗。”
与此同时,作为新生事物,部分商家对这种支付方式也持谨慎态度。在万寿宫市场经营的商户田先生在销售时就从始至终坚持现金交易。“我也知道现在流行手机支付,但这种支付方式看不到现金,我又不太熟悉手机操作,总感觉不安全,我们都是小本生意,还是用现金交易比较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