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洗礼下,二维码支付已然成为中国主流的支付方式之一,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处处都能看见二维码,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支付宝和微信。但是,,而且日本目前的主流支付方式也不是二维码,是什么问题造成日本的科技敏感度比中国要低呢。
二维条码中有很多码制,如今主流的是QR Code(Quick Response),这是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发明的,此公司是日本电装株式会社旗下的子公司。这是由于1994年日本丰田汽车在装配时使用的条形码标签只能存储20个日文字符,这不能满足其看板管理系统的电子化,因此腾弘原开发了可以容纳更多详细的信息的二次元编码—二维码。最开始的时候,二维码上的色块是彩色的,一张二维码可以存储5000个日文字符,并且制作成本低,后来衍生为黑白二维码。
当腾弘原发明出二维码之时,他绝对没预料到其以后在未来社会的广泛应用。并且,他还表示,“这种技术其实随便找个网络工具就能实现,所以这么简单的东西,我就不收专利费了”。如果当时他知道二维码将在中国使用次数日均数亿次,他还能如此淡定地说出这句线年,腾弘原在领取欧洲专利局大奖时还语出惊人,认为“二维码最多还有10年寿命”,但至今二维码还是高频次出现在大众生活场景中。
然而,也正是因为腾弘原认为二维码除了存储信息以外无另外的用武之地,并没收取费用,这才使得二维码在全球逐渐流行起来。美国微软也曾开发出类似的二维码,但由于收费并没有正真获得普及。之后2011年,有中国人抓住时机,迅速申请注册了“二维码扫一扫”这一专利,让日本企业使用此技术时反而要向中国企业缴付专利费了。
日本电装株式会社在发明了二维码之后并不进行保密工作,而是免费公开了制作二维码的软件,同时销售二维码扫码器。一开始推广的范围是便利店,但是仅限于日本国内,并没有普及到海外。这种仅用于本土的技术,甚至被称为“加拉帕戈斯”技术,即在孤立的情况下,独自适应外界环境,丧失对外竞争力。
2010年是二维码出海的转折点,随只能手机的普及,利用摄像头读取信息的二维码以惊人的速度在海外扩张版图。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支付宝原本使用的是中国自主开发的编码,由于安全层面存在不足,后来改为使用二维码。
据统计,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中使用二维码扫一扫付款达到5000亿次,2018年更是达到7000亿次。因此,做一个简单的算术,如果腾弘原没放弃索取专利费的话,哪怕使用一个二维码只收一分钱,一年中国也要付给日本50至70亿元。甚至,Denso Wave的执行董事路胜彦表示,一个二维码收半分钱都好。
由二维码衍生出的扫一扫慢慢的变成了中国自主开发的核心知识产权,不会受到日本企业的威胁。早些年的时候,中国与日本的DVD专利费之争,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当时,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DVD生产国,生产数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
日本日立、松下、JVC、东芝等企业联合发布“DVD专利联合许可”声明,要求世界上所有生产DVD等厂商必须向他们购买专利许可。因此,世界各国海关就以专利没有经过授权为由,肆意没收国产DVD,这为国内DVD企业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结果中国只能被迫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缴纳给日企60%专利费,剩下盈余寥寥无几。但是,如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制定了两个二维码国家标准,二维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
此外,在2011年二维码专利兴起之时,美国只有20%等智能手机用户曾经扫过二维码,加拿大该比例只有16%,英国则更低,但是中国移动支付应用场景早就呈现出了爆发式的普及,甚至被称为“新四大发明”。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早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拥有先发优势,这都要归功于中国敏锐捕捉了二维码技术的独到眼光。